close

台南之行

第一天 台北 -> 台南四草紅樹林 -> 安平豆花 -> 陳氏蝦捲 -> 安平劍獅埕

第二天  七股鹽山 -> 平平安安鍋燒麵 -> 安平古堡 -> 安平樹屋&德記洋行

第三天 國華街中餐 -> 返回可愛的家

 

DSCF6960  

結束四草紅樹林生態之行,安平豆花離四草不遠, 一定要品嘗看看啊~ 安平豆花吃起來滑嫩順口,小小一碗。接著來到陳記蝦捲吃晚餐,吃飽心滿意足,逛逛安平老街。

安平老街有條劍獅埕,裡面有大大小小的劍獅等著去尋寶。天色已晚,也看不到什麼,如果要來尋寶,白天來逛逛比較好

DSCF6967  

DSCF6968  

這裡有十二生肖可愛石雕, 多多拍起來很過癮。之前多多非常不喜歡拍照,因為我們老是拍她,上學後,幼兒園貼上同學遊玩的相片,理解拍照是種紀念,釋懷了。這是最新的POSE,可不可愛?

DSCF6976 

DSCF6978    

第二天原本想說如果下雨,安排台南巿區古蹟走走。天氣不錯當然到七股鹽山走走,古蹟,多多不懂,七股鹽山,她懂。幼兒園有教小朋友認識台灣,她知道七股鹽山。

DSCF6983  

DSCF6986  

DSCF6989 

 DSCF6991  

上次來到七股鹽山,好像是畢業旅行的時候,離上次時間好久了~七股鹽山到現在仍然沒什麼變。白白的鹽巴似白色的雪,像來到另一個世界,令人懷念的地方。依据政府觀光介紹:

七股鹽場是台灣鹽業史上最年輕的曬鹽場,歷經日人株式會社與國民政府的開發與經營,成為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曬鹽場,也曾是我國工業用鹽重要的生產地。高度相當於5層樓高,堆儲之鹽約5萬噸,因長年置放而自然結塊,質地極為堅硬,其表層又為大氣落塵覆蓋,乍看尤似矗立於沙漠中的巨石,現已成為七股觀光地標。

七股鹽場過去是臺灣最大的曬鹽場,主要供應國內農工業用鹽,隨時代變遷,曬鹽不符經濟效益,七股鹽場遂於2002年5月廢曬,結束臺灣338年曬鹽歷史,七股鹽山的休閒遊憩時代隨之開啟。七股鹽山占地面積廣達一公頃,約六層樓高的皚皚鹽峰聳立於七股,蔚為奇觀。臺鹽公司融合傳統與創新,揉捻鹽業史、文化創意、產業與健康理念,在園區內多元展現鹽業發展:鹽山主峰、鹽如玉展示館、曬鹽體驗區、鹽屋、骨董機械展示區、遊園小火車等獨樹一幟的鹽主題觀光園區,寓教於樂,成為國內、外人士最常指定的知名觀光據點。

DSCF6994  

鹽山頂俯看,園區規劃有遊樂區。遊樂區設施不多,有旋轉木馬、射擊、太空船,約三到四項,多多玩遍每項設施。

DSCF6995  

高爾夫球區。

DSCF6996  

賽車區尚在整理規劃中。遠方有白色三角形是鹽博物館,時間有限,我們沒進入參觀。

DSCF6998  

中午於安平巿區午餐,路上郵筒是劍獅圖案,充分展現安平巿特色。

DSCF7003  

DSCF7004  

安平古堡。從小於歷史課記載的安平古堡,長這麼大,第一次來到這兒古色古香的古堡。

 DSCF7017

南部天氣熱啊!吃個霜淇淋消暑吧,上面的糖果好可愛!!吃到後面,發現多多喜歡糖果甚至霜淇淋,只吃糖果。

DSCF7021  

DSCF7010 

 DSCF7011 

圖片的那片墻才是真正的一級古蹟。網路搜尋對安平古堡的介紹如下:

自建城以來,曾經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、也曾經是鄭氏王朝3代的居城。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被列為古蹟,為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,及國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。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瞭望臺,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,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治時期,不屬於古蹟。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,黃昏時與落日相煇映,景色優美,「安平夕照」1953年獲臺灣省政府選為臺灣八景之一。

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,在安平建造了臺灣第一座城堡「熱蘭遮城」,也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,這裡曾是荷蘭人統治的中樞,更是對外貿易的總樞紐,原本的建築格局分為方形內城與長方形外城。西元1661年,鄭成功驅離荷蘭人後,將此地改名為安平,故熱蘭遮城也稱為「王城」或「臺灣城」,俗稱安平古堡,是臺灣最早的一座城池。

 清康熙年間,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,政治中心移至府城內,進而逐漸喪失其價值。後來曾破壞城壁紅磚挪為建造億載金城之用,到了日治時期,內城荷式建築全毀,四周以紅磚砌成方形階臺,臺上建造西式平房作為海關宿舍。而成為今日的紀念館風貌,光復後改名為安平古堡,並成為一級古蹟和觀光勝地,目前紀念館邊殘存七十多公尺長的外城南牆殘壁依然屹立,老榕攀爬,紅磚班駁,是300餘年來僅存的歷史遺跡,訴說著曾經過往的滄桑。

DSCF7023 

 DSCF7025  

看了介紹得知,樓梯上白色的瞭望台是日本人建置的,並非真正安平古堡,其它的城墻屋舍才是名符其實的古蹟。

DSCF7027 

DSCF7040  

古時炮台搭多多,看起來像不像汽車大展的麻豆!! 呵呵~

 DSCF7033  

瞭望台白色建築裡規劃安平古堡從古至今的照片和歷史, 此為最早荷蘭統治時所模疑的城堡模型

DSCF7038  DSCF7042  

紅磚班駁的城牆充滿濃濃歷史的痕跡,日落時,望著夕陽,別有一番滋味,名符其實的<安平夕照>啊~

DSCF7050 

安平五行,五行的圖騰,採當時洋行建築樣貌設計,設置地點在安北路、古堡街口。

清朝時期的安平,曾是外商貿易鼎盛的港口及水師協駐的海防重鎮;五大洋行是怡記、和記、唻記、東興、德記商行,其中怡記、和記、德記為英商,德商設東興洋行,唻記為美商,其他國家如法、義、奧等國,則委託這五大洋行代理商務,洋行的西方文明,也開啟影響台灣的近代化與世界接軌。

 DSCF7052  

德記洋行,名列三級古蹟。德記洋行是一座圍有拱券迴廊環繞的二層樓洋式建築,正面中央由梯階上三樓做為主要入口,左百兩側迴廊採用半圓形拱券,一例為七孔、另一例為五孔,迴廊飾以綠釉瓶狀圍欄,現存外牆以白灰粉飾。原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八年(西元一八六七年),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,大多從事鴉片、樟腦、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。光緒二十一年(西元一八九五年)臺灣割讓日本以後,日政府將鴉片、樟腦大宗貨物交易權收回專賣,洋行貿易量銳減,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,影響船舶載卸,紛紛關閉,唯德記洋行仍繼續營業。

明治四十四年(西元一九一一年)在安平的洋行都關閉後,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,二戰後,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書,民國六十八年,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,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。(資料:台南巿政府文化局)

DSCF7053  DSCF7056  

安平樹屋

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德記洋行後面,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,根據台南市府文化局調查,從砌牆古磚推取自熱蘭遮城紅磚,及門楣花崗石、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,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,此處曾做為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出張所倉庫,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。台鹽退休場長張坤煌先生說,1935年在此上班時,倉庫牆面就已經有榕樹盤根,可見此處榕樹已有百年樹齡。

擁有特殊情調及神秘氣息的安平樹屋,經過台南市政府重新打造,請建築專家設計,將樹屋視作一開放景觀藝術,已吸引不少單位接洽辦活動,包括展覽、服裝秀、生態自然教學等。

本處光復後改為台鹽倉庫,曾一度荒廢任由榕樹寄生,經過半個世紀,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奇景,類似吳哥窟大樹盤纏著「塔普倫寺」。

安平樹屋的奇景,引發藝術家的創造意念,在經費的支持下一度進駐其間。後因活動終止,樹屋再度閒置,直到被列入「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」的整體規劃中,經過專業的規劃,於93年底整修,提供木棧道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,形成特殊的地景建築,重現於世人眼前。(資料:台南市政府文化局)

 參觀安平樹屋及德記洋行之門票:全票50、半票25  台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

DSCF7059  DSCF7061  

 

DSCF7067  DSCF7068  

安平樹屋園內,除了樹屋,並規劃池溏,綠色草皮,高架鐵橋供人遊玩,好不愜意。

DSCF7086  DSCF7083  

走出德記洋行大門後,旁邊為朱玖瑩先生書法展覽,空地植草皮花樹,環境雅緻清爽,幽靜親切

DSCF7088  DSCF7092  

另一旁設置兒童遊戲區,花園區內竟然有種雞蛋花耶~好香!!

安平港國家風景區整體規劃非常好,適合全家親子同遊,知名景點徒步即可到達,走沒多遠就有安平小吃。殘障設施規劃相當不錯,尤其安平樹屋園區雅緻幽靜,可以感受台南巿政府對觀光的重視,讓我也好想住在這裡啊~

 

第三天全台下起豪大雨,到國華街吃吃,行程結束。於國華街吃中餐時,著名小吃不是賣完,就是排著超長的隊,旅客說著從台中一路下來,時速不到二十公里。清明連假,慶幸自己好運,提前一天來到台南,避免塞車潮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8721055 的頭像
    n8721055

    多多媽咪看世界

    n87210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